close

作者顯然喜愛發掘隱藏於古老學院之間、之外的自然之美,〈和諧的激狂〉寫野豬丘樂百園眾鳥的鳴唱與疊奏,〈不尋常的友伴〉寫自己與白鵝同立樹下躲雨,進行無聲的交談;同時他是謙遜的,就像中國水墨畫上高聳山嶺與渺小人影的對照一般,面對自然總感覺有愧,甚至說:「人類畢竟只是自然中的一小件裝飾品而已,或許還是風景中的一個汙點!」

蔣彝,這位以英文散文與小品畫作聞名歐美的中國作家,戰前戰後在牛津居住的時間共長達十餘年。他的著作中近乎一半寫的是英國,其中《牛津畫記》一書,正是作為第一段牛津歲月的銘刻(1940-1944)。

本書文章均強烈展現「身在牛津」。或點出牛津不同於其他地方之處,如描〈百感交集〉,帶領讀者看見牛津師生們在書店內的形象、看見書店本身的格調。或透過動線與特定地點,穿插街名店名、學院名、湖泊或森林名稱,如〈三株小櫻桃樹〉注目的是草原樓旁三株開花的小櫻桃樹,〈柳林中的風聲〉則告訴讀者從牛津植物園離開,中途看見基督教堂學院湯姆塔的身影,又從聖奧德街斜坡往下看,乃至越過學院草皮、抵達莫頓草原等等。這些地點都像是一幅畫作中的不同角落,以簡單而傳神的筆觸勾勒,幫助讀者搭建出一種空間感,讓讀者感覺正跟著作者行走,呼吸潤濕的空氣,看見小徑上腆肚持杖的紳士。

作者顯然喜愛發掘隱藏於古老學院之間、之外的自然之美,〈和諧的激狂〉寫野豬丘樂百園眾鳥的鳴唱與疊奏,〈不尋常的友伴〉寫自己與白鵝同立樹下躲雨,進行無聲的交談;同時他是謙遜的,就像中國水墨畫上高聳山嶺與渺小人影的對照一般,面對自然總感覺有愧,甚至說:「人類畢竟只是自然中的一小件裝飾品而已,或許還是風景中的一個汙點!」他也不時在文章中觸及故國。一方面是現世的關懷,因為那時是戰爭時期;若有人讚美中國人苦戰堅持的勇氣,他總是高興的。另一方面,則是來自於文化的記憶,美景當前,蔣彝總是賦詩為記,中國舊體詩簡鍊的形式,對這位三十歲即離開中國的旅人而言,似乎更能將瞬間的感動封存。

《牛津畫記》中的畫作,幾幅彩色的作品,如封面畫作中鮮紅公共汽車行駛在蒼綠街道上,配色與情調固然怡人,但黑白水墨的牛津,卻更傳達出霧氣迷濛之感,例如〈霧靄中的湯姆塔〉,湯姆塔浮動於人群湧動之上,周圍建築邊緣模糊淡去,彷彿霧氣就要連書頁都淹沒了。


真是應該把這些書找來讀一讀阿...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ame 的頭像
    tame

    Ailing

    ta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